剛剛閉幕的2020年兩會首次把“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我國未來3-5年發展重點,報告中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新基建能夠有效對沖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助力實現我國“六?!薄ⅰ傲€”的發展目標,同時也在社會投資、產業發展和數字轉型等方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新基建是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是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的,2020年以來中央對其部署逐漸加快,至少5次在高級別會議上提及。4月20日,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的概念,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與老基建相比,新基建所處的時代、社會生產生活模式、生產要素、經濟發展動能、布局區域、成本均發生較大改變,最大的變化是經濟從工業經濟時代步入數字經濟時代。老基建主要是指“鐵公基”,包括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隧道等。新基建的涉及的領域更廣,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資料來源:賽迪工經所《我國各省區市“新基建”發展潛力評價白皮書》、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新基建專題研究》等
2020年投資額超1.5萬億,在整體基建中占比10%-20%
從基建總量來看,2019年8月IMF預估我國2017年廣義政府資本存量為31.3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從增量來看,2004-2017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額同比增速普遍超10%;2018年以來受經濟穩增長動能轉換影響,基建增速大幅下滑至2%-3%。2020年受中美貿易、新冠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基建投資額有望顯著增長,其中新基建超1.5萬億,在整體基建中占比10%-20%。
資料來源: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新基建專題研究》
社會投資方面,國家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PPP、REITs等相關配套政策將進一步完善
自籌資金是基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在基建資金來源中占比過半。兩會針對新基建提出,“發揮好政府和國有大型企業在一些關鍵領域的主導作用,同時全面打通和拓寬民間投資、民營企業進入“新基建”領域的渠道”。目前,政府和企業正在積極探索PPP與專項債深度結合,同時啟動基建公募REITs,從而滿足新基建擴張的需求。大中小型企業均可通過PPP、REITs等社會資本方式參與到新基建中,以分享新基建的紅利。
城市發展方面,都市圈將是新基建集中布局的重點區域,長三角和粵港澳區域新基建相關的國家示范試點城市發展潛力巨大
截至4月底,全國25個省和直轄市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新基建的內容,北京、上海、重慶、天津率先強調了要推進新基建發展。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國人口將更多聚集到都市圈,都市圈將是新基建未來布局的重點區域。預計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71%,新增2億城鎮人口的60%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7個城市群,未來上述地區的5G基站、大數據中心、軌道交通、智慧教育、遠程醫療等新基建需求巨大。其中,最具創新潛力的長三角和市場活躍度最高的粵港澳新基建發展潛力巨大,具體可關注新基建領域相關的國家示范試點城市。
產業發展方面,國家明確建設內容和發展目標,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產業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從新基建三方面涵蓋的七大重點領域來看,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均已制定詳細的建設內容和建設目標,主要集中在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的建設端。新基建關聯的上游設備生產和設施建設、中游數據平臺、下游智慧應用都擁有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信息基礎設施中5G的產業鏈包括規劃、建設、運維、應用四個環節。目前全國各地約有近30個5G產業園,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及珠三角地區?;?G的低時延、大帶寬、大連接三大特點,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具有較大潛在增量,未來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動機。
資料來源:wind,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整理
信息基礎設施中大數據的產業鏈包括上游設備、中游數據處理環節、下游應用環節產業鏈?;ヂ摼W、政府、金融是大數據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合計占比75%。全國共約118個大數據產業園及基地,主要集中在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內,發展思路趨同,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匯集整合、搭建平臺、探索鼓勵應用4個階段。
信息基礎設施中人工智能的產業鏈包括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是當前市場熱點。人工智能企業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川渝四大都市圈,占全國企業數量的93%。企業可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在健康醫療、智能制造、金融、家居等領域的應用示范類項目。
信息基礎設施中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鏈包括基礎設施、平臺和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企業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線城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區普遍聚焦工業互聯網+傳統優勢產業方向。企業可重點關注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工業大數據等領域。
數字化轉型方面,新基建有效驅動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應用領域未來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隨著新基建的不斷完善,全國將進入數字經濟時代,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將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阿里云研究中心發布《2019數字化趨勢報告》指出,當前數字化應用領域正從互聯網行業向政府、金融、零售、工業、交通、醫療健康等行業深入,未來3-5年我國數字化程度有望達到70%-80%。但是國家發改委2020年5月發布的數據表明,我國企業數字轉型仍處于初級階段,已完成比例僅占25%,其中超過半數的中小微企業僅依靠自身能力難以實現深度數字化轉型。在新基建的有效驅動下,我國數字化應用領域未來市場增長空間巨大。